今儿唠唠成语——优孟衣冠,乍一听,是不是觉着跟唱戏的行头、角儿扮相有关?您猜得沾点儿边儿,可这里头的门道儿,可比穿件戏服上台唱两嗓子深了去了!
👇
点击下面公众号名片
成语里的小秘密,等你来发现!
一、“优孟衣冠”成语读音
“优孟衣冠”的正确读音是【yōu mèng yī guān】。
图片
二、“优孟衣冠”成语来源
“优孟衣冠”这个成语出自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——优孟曰:若无远有所之。即为孙叔敖衣冠,抵掌谈语。岁涂,像孙叔敖,楚王及左事不能别也。庄王置酒,优孟前为寿。庄王大惊,以为孙叔敖复生也,欲以为相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:优孟对(孙叔敖的儿子)说,你别往远处跑。优孟于是穿上孙叔敖的衣服帽子,模仿他的动作,连说话拍手的样子都学。过了一年多,优孟模仿得跟孙叔敖一模一样,楚王和身边的大臣都分不清真假。楚庄王摆宴席时,优孟上前敬酒祝寿。庄王吓了一跳,以为孙叔敖复活了,想封他当宰相。
三、“优孟衣冠”成语含义
优孟:人名。春秋楚国在宫里当差的艺人,干的是优伶这行(也就是咱们说的 “唱戏的”),他本名叫 “孟”,“优” 是他的职业。
衣冠:衣服、帽子。
优孟衣冠:本意是指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帽,模仿孙叔敖的样子。后来引申为比喻模仿别人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,有时候也指上台演戏扮成别人的样子。
搁现在,这词儿怎么用:
1,那些模仿名人说话、动作,讽刺社会现象的小品、脱口秀演员,是不是在玩儿“优孟衣冠”?他们扮上、学像了,才能把想说的刺儿扎进去。
2,有些文章、漫画,借古人的嘴说今人的事儿,借寓言故事讲大道理,这也是“优孟衣冠”的智慧。
3,甚至有时候,咱自己跟人打交道,话不能直说,得绕着弯儿,打个比方,讲个故事来点醒对方,这里头多少也沾点“优孟衣冠”的边儿——讲究的是个方法和效果。
四、“优孟衣冠”的近义词和反义词
“优孟衣冠”的近义词:邯郸学步【hán dān xué bù】。
邯郸学步:就是说一个人去邯郸学别人走路,结果没学会人家的步法,反而把自己原来怎么走都忘了,最后只能爬着回去,比喻瞎学别人反而丢了自己的本事。
“优孟衣冠”的反义词:别具一格【bié jù yī gé】。
别具一格:意思是比喻学生胜过老师,后人胜过前人,跟 “优孟衣冠” 的模仿不得要领正好相反。
五、“优孟衣冠”成语故事
春秋时期的楚国,有个叫优孟的哥们儿,相当于当时的“喜剧一哥”兼“脱口秀顶流”。他嘴皮子贼溜,特别擅长用讲段子、抖包袱的方式给楚庄王提意见,属于“笑着就把谏言给上了”那种狠人。
话说楚国有位超级牛X的前任宰相,叫孙叔敖。这人鞠躬尽瘁,帮楚庄王打下了霸业,堪称劳模典范。但他临死前,给儿子孙安留了个“反套路”遗嘱:“儿砸,你爹我没了之后,千万别当官!麻溜儿回乡下种地去! 这有个奏折,你帮我交给大王就行。”
奏折大意是:“大王啊,我老孙就是个种地的,您抬举我当了宰相,我感恩戴德(虽然功劳可能也没那么大哈)。我儿子吧,学问稀松二五眼,实在不配在您这儿混编制。求您让他回家当农民吧!还有啊,现在打仗搞得老百姓日子苦哈哈的,您可得多心疼心疼他们!” 说完,老孙就撒手人寰了。
楚庄王看完奏折,那叫一个感动啊!眼泪哗哗的:“老孙啊!你人没了还惦记着国家,真是好同志啊!” 难过得好几天吃不下饭,天天念叨孙叔敖的好。
然后呢?孙安小朋友就真的回乡下当农民去了。结果问题来了:他爹孙叔敖,那是清官界的标杆,穷得叮当响,啥家产都没留下!孙安只能靠自己种地、砍柴维生,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,官府早就把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重点来了! 有一天宫里开趴体,咱们的喜剧天王优孟登场了!他搞了个大动作:完美复刻孙叔敖皮肤! 穿上孙叔敖同款衣服,戴上同款帽子,连走路说话都模仿得惟妙惟肖!
楚庄王一看,哎呦我去!这不是我日思夜想的孙相国吗?!瞬间勾起了无限怀念和悲伤。这时候,优孟抓住机会,用他那讲相声的功夫,把孙安同学现在穷得快要“吃土”的悲惨生活,当笑料一样讲给了庄王听。听着是笑话,但句句扎心啊!
效果立竿见影!楚庄王一拍大腿:“哎呀!我咋把功臣的儿子给忘了!赶紧的,把孙安找来!必须给座城! 不能亏待了!”
结果孙安这孩子,实诚得跟他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打死不要城!楚庄王急了:“不行!必须得要!” 最后孙安实在拗不过这位“霸道总裁”,只好说:“大王您非给不可的话……那……就把楚国最贫瘠、鸟不拉屎的那块沙地给我吧!” 意思就是:您意思意思得了,别太破费!
这就叫:戏精巧扮老忠臣,段子笑谈诉艰辛。大王幡然悔亏待,老实孩子只认沙!
要是您对这个词儿有了新的认识,就给点个【赞】、【在看】,顺手【转发】一下。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!愿每一位读者在生活中都能所求皆所得,感恩遇见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